云南昭通全年气候怎么样?
冬天冷夏天稍微热一点 ,四季分明。云南昭通还是比较适合人居住。不会给人北方寒冬大雪,也不会有东部以南那种湿热或者闷热。所以你是避暑可以来这里。
昭通春秋季稍冷,但那是相对于昆明,气温在8~17℃之间。夏季差不多28℃,冬在12℃一下,记得08年大雪应该有—26℃。所以昭通还是比较四季分明😂。
昭通被称为秋城,为什么呢?
昭通冬天冷,春天的北风可以吹跑人,不过昭通的夏天挺好过的,昭通夏季平均温度二十五度到二十六度左右,昭通的夏天给人感觉时间很短,昭通基本上都是在过秋天,所以昭通被称为秋城。昭通的冬天还是会下雪,最低温度会达到零下。
云南昭通“冰花”男孩子引起广泛关注,从物理学来看,为何就他一个人头顶“冰花”?
冰花问题,作为从东北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这太正常不过了,理论上头顶出的汗,嘴里呼出的热气,遇冷,都可导致冰花,冰花通常的位置的帽子上,头发稍,眼角边,冰花问题只关乎是不是爱出汗,怎么呼吸,而无关贫富,不是说脑袋上有冰花,他家就是穷人家庭,冰花不分贫富的。冬天北方出门戴口罩的,通常眼睫毛,头发稍都会有冰花。
这个冰花遇热,化去,遇冷,成冰,为什么就这个男孩有,比如他是走路的,比如在他头顶的冰花还没有融化的时候就拍照片了,比如其他同学其实都有冰花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现在因为机缘巧合,他们学校和学生获得了不少帮助,但事实上,这里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其实,即使在当地,比他们困难的学校和家庭也有的,但是他们没有热点,没有照片,没让别人看到冰凌,所以就没有运气获得这样的资助。
我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精准扶贫是怎么做的?我们的精准扶贫应该怎么做?像这样依据社会热点来扶贫到底对不对,该不该?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精准扶贫,那么最佳的做法是,摸清每一个贫困居民,对他们实施有效的帮扶,每个地区只按照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去工作,而不受社会热点干扰,这样一干扰,后果是三个,第一,把这个热点帮扶当成绩会让官员产生投机思维,第二,真正的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可能缺少被帮扶的机遇,第三,这个男孩可能不是贫困的,这样导致不公平。
我看了一下昭通的这几天天气预报,基本是0度到10度左右,看新闻说,冰花那天是零下9度,这样的温度在东北,简直太小儿科了,对于东北人来说,0到10,这个温度就是春天呀。
我小的时候,上中学,骑自行车半个多小时,早晨顶风一路向北,每天如此。这样冰花,实在是太常见了,所以也没有觉得多奇怪,现在城里孩子多了,生活条件好了,坐私家车都是常事,至少还有公交车,所以见不到冰花,当然觉得稀奇了,这就是眼界问题,也是少见多怪。
这个孩子爸爸的回应太精彩了,堪称回应典范。冰花男孩之父说: 不希望儿子学会不劳而获 。
我想问一下提问题的人,你这问题岂不是带有歧视意思,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走山路。到学校眉毛还有前面的头发上也是有冰花,你们并不理解在北方冬天走山路上学的辛苦,将近10公里的山路早上4点半起来,五点10分准时走,到快七点左右就到学校了,到学校天还没亮,记得冬天的天空北斗七星特别亮,那时的我才8岁左右,到学校就明白有一种痛叫冷的刺骨的痛,到学校我们来的早的就动手生火,提问题的人你不理解他们的苦。
恶毒有很多种,最恶毒的是赞美苦难。还有这种拿出来自认为懂点什么的,来从哪方面研究,这个很值得研究吗?最近针对这个男孩的发声有很多种,作为从农村出来,有过这种类似经历的我来说,我们真的更多的是怀有一颗怜悯之心,有能力的施以援助,关心更多类似这样的孩子。而不是把他作为闲来的谈资。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小男孩从家里到学校走了一个多小时,瓢着的雪花以及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零下九度的低温下凝结在头发眉毛上形成冰花。只有他一个人头顶“冰花”,说明家里贫穷,衣衫单薄,父母外出打工,兄弟姐妹好几个,几公里上学路全靠步行。学习之路不容易,生活路也不容易,乐观面对苦难,坚持走下去,苦难将是你人生财富!
谢邀。
这个现象很简单,但却说明了条件有多艰苦。头上的“冰花”和雾凇的原理差不多,主要是水蒸气饱和遇冷直接凝华的过程。说明了一下几个条件:
第一:天气冷。新闻报道大概是零下9度左右。
第二:路程远。短时间内不能形成足够多的冰霜,5公里路这么远,嘴里的哈气凝结而成。
第三:还有一部分雪的混合物。当天是下雪的,一部分雪融化并在头上结冰。
最终就形成了“冰花”这个效果。路程远,小男孩还没有戴帽子,为了上学条件真的是足够艰苦了。
真心希望人们不要等到媒体曝光了之后才去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