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紧邻着呼伦贝尔草原,气候都差不多,为什么一个是森林一个是草原呢?
森林需要水,而大兴安岭丘陵地貌,阻隔气流,雨云容易被留住,下雨后山的褶皱能存住水,只要有水有阳光就能生长植被,水量大了,就长出森林。
草原无遮无挡,下雨后,很快水就蒸发了,水量只够长小草。草原土层又薄,树需要厚土扎根,所以草原不长树。
回答此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海拔数据,大兴安岭海拔在700米到1700米之间,以西的呼伦贝尔草原的海拔在550米到1000米之间,以东的松嫩平原海拔在200米到500米之间。通过以上的海拔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整个大兴安岭东部垂直落差较大,而向西是呈海拔缓慢下降趋势。了解了大兴安岭的地势地貌、高度走向,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整个东北地区的降雨特点,整个东北的降雨,是受东南季风的影响,也就是来自东南海面的水汽暖流(降雨云层)北上,过程当中遇到冷空气,冷凝成珠从而形成降雨。来自东南方向海面的海洋水汽(降雨云层),在向西北进发的过程当中,沿途松嫩平原虽然也形成降雨,但水汽只有部分损失,当继续向北遇到了东北---西南条形走向的大兴安岭时,受地形海拔影响,降雨云层陡然升高,在大兴安岭上空集结便形成了大量降雨,能够冲过大兴安岭到达呼伦贝尔草原的降雨云层非常少,这就形成了草原与森林两种不同的气候特征。也有很多人回答说是因为呼伦贝尔草原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海拔高所以降雨量本身就比较少,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上面的海拔数据已经充分证明了大兴安岭要高于呼伦贝尔草原,如果在松嫩平原与呼伦贝尔草原之间没有大兴安岭的存在,而是呈现缓慢抬高的过渡地势,那么呼伦贝尔草原也可以有很大的降雨量。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谢谢邀请回答:提出这个问题,除了大自然,人类也许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因为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居住在这颗具有生命的星球上,无论生命,地形,气候,以及江河海洋等,都具有多样性。适应多样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质存在。大兴安岭的森林和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天然形成的,人类总想改变大自然以适应自己的生存,却总遭到自然的报复而又感到渺小的无能为力。草原怎么不能长树,塞罕坝原来不是草原吗?库布齐的绿洲,原来不是沙漠吗?但人类不知敬天畏地,顺应自然生存。地球可经过几次沧海桑田了。所以,一山之隔,前山长草,后山长树,为什么?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名可名也,非常名也。
作者都说了,一个是森林,一个是草原——草原和森林气候怎么能“差不多”呢?
但是您的意思我懂,就是问: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离得这么近,为什么一个是森林一个是草原?
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组成部分,地理教科书曾不厌其烦地强调这条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这条线,是国家级地理界线,也是内蒙古区域分水岭。
地形区界线有它,气候区界线也有它:它是400毫米等降水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林地与草地的天然分界线。
同时,它也大致位于侯仁之先生提出的农牧交错带,以及著名的胡焕庸线附近。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也正好穿过我国东西向最长的省级行政区——内蒙古自治区,并将它大体划成了两个部分:
此线以北,为草原、荒漠、戈壁,人口十分稀疏,是历代游牧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此线以南,是耕地、城市、林地,人口相对稠密,是农耕文明在塞北地区的延伸。
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紧邻,一个是森林另一个却是草原,这个原因主要是由于降水量的差异造成的。
我国的降水主要由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带来的水汽凝结而成。
呼伦贝尔位于大兴安岭的西侧,是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小,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所以植被是草原。
大兴安岭是山地,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所以大兴安岭的植被以森林为主。
呼伦贝尔的林区牧区农区分别在什么地方?
呼伦贝尔幅员辽阔,域内草原,森林,农田密布,通常依地域特点将全域划分为农区,牧区和林区。其中农区包括扎兰屯,阿荣旗,莫旗,基本都是土地肥沃的平原地带。牧区主要指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鄂温克旗,陈巴尔虎旗,海拉尔区及满洲里市以草原为主,林区包括牙克石市,根河市,鄂伦春旗和额尔古纳市,域内全是大片的森林,并有全国惟一、亚洲最大的连片沙地樟子松林带。
林区主要分布在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鄂伦春旗的大兴安岭一带!牧区主要分布在满洲里市、新左旗、新右旗、陈旗、鄂温克旗的呼伦贝尔草原一带!农区主要分布在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的平原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