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知名的古都,洛阳市的GDP怎么才能飞速发展呢?
出彩洛阳,华夏荣光
做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GDp要想飞速发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旅游文化
这一点洛阳努力在做,洛阳的文化旅游确实搞的不错,但还不够充分,不但要挖掘古代静止的河洛文化元素和符号,如;遗址公园、博物馆之都,倒盏古镇等,同时还要挖掘声情并茂、更加灵动时尚的文创元素和特色。例如;古韵古色洛阳古城,以洛阳名园、名景文化为主的特色公园;书画洛阳:除了书画大家作品的涌观,还有像白马寺镇的画牡丹的牡丹村,画虎村的王公庄等,龙门古缜,民国风情的涧西广州市场步行衔;音乐洛阳;唱响洛阳声音,讲好洛阳故事,努力打造几支超级音乐组合,把洛阳声音和故事向世人传播,文创艺术古镇八里合等。
二、引进人才
政策倾斜,面向大数据,新网络引进人才,孵化高科技,新能源企业,并不断发展壮大,增加就业人员。
三、引进和孵化现代先进制造业,例如:格力等。
四、鼓励和大力发展民用企业。五,指导和鼓励发展新型微商淘宝行业。
六、掌握和利用好国家和省里的政策导向,抓住城市发展新机遇。
此文为本人原创,如有不妥,请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以便探讨,
洛阳为什么被称为“神都”?它“神”在哪里?
神都是洛阳的古称,意为“神州大地之都”!此外,神都是唐睿宗及武周时期洛阳的别名,也是武周王朝的首都。“神都”之名,最早出现在《水经注》。
史文记载: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9月6日,临朝称制的武则天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则天在洛阳加尊号“圣母神皇”;载初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以神都洛阳为首都,之后武则天在洛阳大兴土木,对洛阳进行了一系列建设,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度。
武则天以神都洛阳为统治中心将近50年,基本延续贞观之治,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其影响之深远,波及当时的朝鲜、日本等国。
神都的建立: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号洛阳宫。此时的洛阳并无中央机关单位,仅作为太宗东巡的行宫。
显庆二年657年,高宗诏改洛阳为东都,“洛州官吏并如雍州”,唐朝中央行政机关“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全部在洛阳设立,洛阳与长安并为两京,曰“东西二宅”,唐高宗时常往返两京之间。
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诏改东都洛阳为“神都”,此时洛阳政治地位已高于西京长安,成为首都。
705年中宗复辟,改“神都”为东都。此时唐朝再度恢复两京制。唐玄宗即位后也时常往返两京之间,直到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洛阳城也被叛军破坏严重,至此皇帝不在移居洛阳。
唐末904年朱温挟持唐哀帝迁都洛阳,4年后,唐朝灭亡。
洛阳为什么被称为“神都”?它“神”在哪里?
神都是洛阳的古称,意为“神州大地之都”!此外,神都是唐睿宗及武周时期洛阳的别名,也是武周王朝的首都。“神都”之名,最早出现在《水经注》。
史文记载: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9月6日,临朝称制的武则天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则天在洛阳加尊号“圣母神皇”;载初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以神都洛阳为首都,之后武则天在洛阳大兴土木,对洛阳进行了一系列建设,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度。
武则天以神都洛阳为统治中心将近50年,基本延续贞观之治,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其影响之深远,波及当时的朝鲜、日本等国。
神都的建立: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号洛阳宫。此时的洛阳并无中央机关单位,仅作为太宗东巡的行宫。
显庆二年657年,高宗诏改洛阳为东都,“洛州官吏并如雍州”,唐朝中央行政机关“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全部在洛阳设立,洛阳与长安并为两京,曰“东西二宅”,唐高宗时常往返两京之间。
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诏改东都洛阳为“神都”,此时洛阳政治地位已高于西京长安,成为首都。
705年中宗复辟,改“神都”为东都。此时唐朝再度恢复两京制。唐玄宗即位后也时常往返两京之间,直到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洛阳城也被叛军破坏严重,至此皇帝不在移居洛阳。
唐末904年朱温挟持唐哀帝迁都洛阳,4年后,唐朝灭亡。
为什么号称四大古都~洛阳,没有城城墙?
什么也没有他也是洛阳,洛阳城被毁了几百次,白起的伊阙之战,唐朝的洛阳战役。毁灭程度死了几十万人何况城墙。若问天下兴衰事,请君指看洛阳城。洛阳是正统的国都,西安只是军事需要,隋唐的两京制也不是随手拈来。东汉魏晋几百年也不是傻子开创的。后人只能品读不能假设。
没有。
成吉思汗打到欧洲,也从未兴建过城墙。
——————分割线——————
另外补充:
西安古城墙,是八十年代日本出钱按照明城墙大致位置建的文物。
同时期建设的,还有南京大屠杀死难三十万同胞后,西安给日本人安倍仲麻侣立的纪念碑。
我反问一下,四大古都中的北京为什么也没有城墙?战争和人为拆除是主因。根据民国时期的《洛阳县志》记载:“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12月,抗战日久,敌势内逼,当道为国防计,为疏散计,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通令各县,城墙土基一律铲平。” 一直在研究洛阳老城历史的郑州大学客座教授李健虎对此进行了分析:“从1937年开始,日军对洛阳进行轰炸,城墙的存在,对于抵御日军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会阻碍百姓疏散和城内城外军队的转移调动。” “此外,当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和河南省政府已经由郑州迁到了洛阳,洛阳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但是还缺少防御工事,城墙上拆下来的砖被用来在五女冢、上清宫、西工兵营和东关各处修建防御工事。”
近代河南一直是天灾人祸不断,1930年中原大战,1938年花园口决堤,1942年河南大旱,对河南的地面文物破坏是极大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河南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也是仅次于山西,排全国第二。
在中国的历史上,洛阳是世人皆知的古都之首!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在历史上,经历的战争也是最多的!城墙多次被毁坏!最近一次是在日本鬼子侵略战争被毁坏!
洛阳曾经被改名为“福阳”了吗?为什么?这其中有什么历史原因呢?
听说是洛阳被侵华日军占领的时候,日军觉得叫洛阳对他们不吉利(毕竟日军把太阳当做自己的标志),自己给洛阳改的名字,中国民间和官方都没有同意或者支持洛阳改名福阳的记录。纯粹是侵华日军自己的行为,跟洛阳人跟中国人没什么关系,毕竟当时除了汉奸没有任何中国人承认洛阳改名的。
谢谢邀请,洛阳又叫福阳,这个问题我们还真没听说过,应该还是叫洛阳吧?至于叫福阳,恐怕只是当地人或周边地区的人才知道的吧?我看了其他人的回答,知道这是日伪占领时期,日本人给改的,他们日本人是在进占洛阳时损失惨重而迁怒于洛阳,想着可能是洛阳的地名不利日本,有落日的意思,对日本国有一种相克的意思。所以在攻下洛阳后,不但大肆烧杀奸淫以发泄怒气,还把洛阳改名为福阳。想搏个彩头,让洛阳成为日本人的福地。以改变他们在整个战争中的不利局面。可一个地方的名子,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打磨,信息注入,早已打上了他本有的烙印,输入了它固有的信息能量,岂是一个名子能够改变的了的?所以在不久之后,日本就战败了,印证了这个洛阳名不虚传。但是,日本人把洛阳改为福阳,对他们来说还真有其积极意义。他的意义就在于落阳就是福阳,预示着日本的战败(落阳)即是日本的福气(福阳)。战败之后他们倒可以一门心思地进行经济建设了,比长时间的无休止的战争带给他们的后果要强得多,有福的多。所以他们改变的这个名子又给他们带来了好运。战后几十年他们就又跃升为世界经济强国了,这或许是连日本人自己都不会想到的吧?如果现在还有人沿用福阳这个名子,就不只是日本人起名子这一种意思了。洛阳本是几千年的古都,是中原富庶之地,此处人们的生活一直都安逸自在,这也是很多帝王愿意在此建都或往此迁都的原因所在。但人间的事儿总是生于忧患,亡于安乐。因为富庶,便安于享乐,往往会不思进取,以至丢掉江山,所以自古有皇朝兴于长安亡于洛阳之说。这本是皇者本身的事儿,却有很多人把原因强加在洛阳这个地名上,只因为洛阳于落阳同音。人人都希望如日中天,天长地久,都忌讳日暮西山。也因此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人人都喜欢这个地方,却不喜欢这个地名。所以才会有许多人借着日本人起的这个名子,管洛阳叫福阳。以求去掉心理上的阴影。
当年抗日战争末期,日本人攻占洛阳,给洛阳改名为福阳。因为日本国旗上的红饼子,象征着太阳,名曰青天白日旗,而洛阳城的名字又叫洛阳,寓意着太阳落下的意思,所以日本人将洛阳城的名字改为福阳,但尽管这样日本人发动的长达八年的侵华战争还是没能逃过上天的安排,日本还是在占领了洛阳城没几天就落下了他们那所向披靡的青天白日旗。如果没有洛阳这个福城,日本人的铁蹄必将踏进西安,但这都是我们全国人民不发生的,所以还请当年没遭受到日本人骚扰的地方的人,希望你们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当年曾在抗战一线浴血奋战的先烈和为抗战所做出牺牲的地方。现在不要幸灾乐祸取笑他们。
福阳是日本人起的名。日本人占领洛阳后,认为洛阳这个名字不吉利。日本人称自己是太阳之国,洛阳,岂不是太阳要落了 。所以改名。不过日本人占领洛阳后,进攻南阳。南阳未攻下,就战败投降了。看来改名也没用。·
是日本人改的。
1944年,日军进攻洛阳,驻守洛阳的将士多为豫西人,为了保卫家乡,他们英勇抵抗,死守洛阳,以1.8万人与日军5万人殊死搏斗,保卫战一直持续21天才最终结束。在这次保卫战中,日军打得很艰难,损失也很惨重,有一万多人被击毙。日军方认为,这跟洛阳这个名字有关。
日本国名中有日字,代表太阳,洛谐音落,所以就有落阳的意思,对日本不利。洛阳沦陷后日军第一件事就是将洛阳改名,改为福阳,意思是福佑日本的意思。可见在抗战后期的相持阶段,日本人心理也有了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