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红衣大炮大显神威,领先西方两百年,为何到清朝就落寞了呢?
提主要稍微读点儿历史常识之类的儿童读物,这样提问题是要贻笑大方的,红夷大炮本来就是泊来品,明末镇守辽东的明军总兵祖大寿还发炮打死努尔哈赤,估计你连小人书都没看吧?顺便告诉你,现存世最大囗径的红夷大炮在厦门胡里山大炮台,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制造。参观门票三十元,有机会去看一下,摸摸不用钱,解说员会向你科普红夷大炮知识。 还有,什么叫“红夷”呢?所谓的“红夷”就是指欧洲老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厦门鼓浪屿田尾路的荷兰领事馆当地人称“红毛海关”,红毛发明了红夷大炮开拓海外领地,掠夺世界,后来传到中国来,红夷叫红衣,明白了吗?
这个问题,充分暴露很多明粉的无知和傲慢。
红衣大炮这种大杀器,本来就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怎么可能领先西方200年?
实际上不仅不领先,反而还落后至少50年!
火枪,主要是三眼铳、快枪一类的火门枪,这是最原始的火枪。
射击的时候,一手持枪,一手点火发射,射击精度极差!
直到万历年间,名将戚继光大力推广鸟铳,明军的火枪才勉强赶上东亚先进水平。
鸟铳,是一种火绳枪。
但是,明朝最精锐的北方边军,仍然以落后的快枪、三眼铳为主。
西方早已淘汰的佛郎机火炮,在明朝确实不折不扣的明星武器。
神威无敌的红衣大炮,其实是一种舰炮。并不适合陆战。但就是这样一种不合适的火炮,其射程、威力已经超过了明军所有的火炮。
明朝向澳门的葡萄牙人购买红衣大炮,并招募铸炮师。因为自己造不了啊。
红夷炮确实落寞了,因为清朝康熙时期有传教士南怀仁帮忙铸造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和武成永固大将军炮,比崇祯年造的红夷大炮口径更大,磅数更高,威力更强。至于领先西方200年那是没有的事。
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口径11cm,弹丸重8斤,也就是8.8磅。铁心铜体工艺。铜的延展性好,耐膛压能力远超明朝早期仿制的铸铁红夷炮。
武成永固大将军炮,口径有12.2cm和15.7cm,弹丸重10斤和20斤,相当于13磅和26磅火炮,也是铁心铜体工艺。
这两者比明朝的红夷大炮威力都要大很多。
而明朝留存目前最大的一门红夷大炮,是定辽大将军,是吴三桂捐助制造的。口径为10cm,这是已知最大的明朝火炮实物。实际上也就和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水平相当。跟武成永固大将军炮比就差多了。
实际上哪怕是武成永固大将军炮,和同时期的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不能比。武成永固大将军炮20斤的弹丸仅能装药10斤,发射药和弹丸重量比0.5,清朝的火炮大多数都是这个比值。而英国的半鸠铳,使用24.5磅炮弹,装药16磅,发射药和弹丸重量比0.65。小一点的半蛇铳弹丸11.75磅,装药9磅,发射药和弹丸重量比0.77。更何况发射药技术清朝也不及欧洲。大家都知道装药量高自然威力也就越大。所以同级别火炮清朝还是不如欧洲的。可见连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和武成永固大将军炮都比不过欧洲,明朝土造红夷大炮更不可能领先。领先西方200纯粹是搞笑了。
红衣大炮其实是红夷大炮,是明朝末年从西方进口的各种火炮和按照西方火炮仿造的火炮总称,何来领先西方两百年一说。
在明朝末年,由于面对后金的军事压力,明朝决定从西方进口火炮以与后金军作战。徐光启因为与利玛窦等人结识,后加入了天主教,对于西方科学技术有一定了解,因此在万历四十七年徐光启就建议朝廷招募匠人来京铸造大炮。后来徐光启又通过在澳门的葡萄牙商人购买火炮。
不过据考证,葡萄牙商人提供的第一批火炮是从搁浅的英国军舰上打捞出来的舰炮,并非葡萄牙自己生产。之后葡萄牙商人提供的火炮有在澳门生产的火炮,也有从其他地方进口的火炮,因此红夷大炮并非一种火炮的称呼,而是多种火炮的总称。
红夷大炮相比明军原来使用的火炮更先进,无论威力还是射程都有所提高,在对后金军的作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宁远之战就是红夷大炮发挥威力,击退了后金军,因此明朝后来转而生产此类火炮,进行了仿制。而屡遭红夷大炮打击的后金军自然也是非常重视这种火炮,也进行了仿制。崇祯四年后金仿制红夷大炮成功,据说就是因为夷字犯了忌讳,所以改叫红衣大炮。
一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为止,清仿造的各类红衣大炮还是其所有火炮中最先进的一种,不过由于承平日久,所以此时的红衣火炮制作工艺甚至还不如明末清初,炮膛内坑坑洼洼,火炮质量低劣。而英军的火炮经过发展,已经比当初更为先进,一进一退之间,双方的差距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