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自驾游最佳路线?
如果从海南海口来海南陵水自驾最佳路线是东线,东线万宁与陵水接壤有陵水分界洲岛,玩完下一站可去香水湾,接着去黎安海底世界,再接着去新村镇南湾猴岛自然保护区和呆呆岛玩,最后继续往英州方向走清水湾玩,然后到三亚海棠湾等,当然,一天不可能玩完,每天安排好行程即可。
那大到万宁路段怎么走?
到儋州车站买票,一天只有两班车,早上是7:50,中午是1:30左右(具体记不清了),要提前去买票,最近抓超载很严,座位卖完就不再售票了。
从万宁回到儋州一天也是两班车。时间差不多,坐上车后可以向售票员索要联系电话,方便以后订票。
你知道海南琼北地区乡村“做年”的风俗吗?
感谢作者邀请回答!你知道海南琼北地区乡村“做年”的风俗吗?
每次回答这种类似问题时,我都会特别认真。像作者提出以上问题时,也许很多人会纳闷了,琼北地区?没听过,在哪?那么做为地道本地人、旅行摄影人,必须先让大家了解一下琼北。
琼北,有8个市县分别是:海口、儋州、文昌、琼海、定安、屯昌、澄迈、临高。涵盖了休闲、美食、文化、生态为一体,而各市县也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做年”即过年。这样问题就简单多了,然而琼北有8市县,我也不一一去说,就选个有特色又既有代表性的说说吧。
琼北有8市县,以海口为中心,那就不得不说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建丰村的过年风俗了。基本上每年农历三十,我都会回建丰村过年。建丰村,可以说是给百姓幸福家园提供了文化支撑,给琼北插上文化的翅膀,是一个有内涵、有灵魂的乡村。
不管是,要员,还是富商或务农,不管身在异国他乡,只要你是建丰村人,在临近过年前期,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中“踩宅”,即大扫除,里里外外打扫干干净净,还有各种家电和衣物,意辞旧迎新。这种习俗很讲究,代代相传。
年夜饭那可是村里的重头戏!这一天,除了全家人围炉吃饭和大人给小孩压岁钱,更重要的是吃“菜包饭”,也是重要的风俗之一,传承已久。“菜包饭”顾名思义用菜包着米饭吃呗。其制作可不那么简单,首先把饭煮干,油菜洗好,然后准备好扁豆、腊肠、虾仁、葱花、鸡脾(切成小块)再把扁豆、腊肠、虾仁、鸡脾炒熟,然后把干饭倒入再一起拌匀,最后趁热把饭打进已涂好佐料的油菜里,用手紧紧捧着吃,味道美极了!
在此先给大家拜个早年!
海南的琼北地区,基本上是以闽南族群为主。唐朝以来,闽南人在海南北部将中原文化与本地黎族民俗民风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过年风俗,这个风俗,其实就是“做年”活动。
海南话,就是闽南话分支,从南方方言渊源考究,所有的民间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很多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比如,军坡节期间的“做公期”等,一个“做”字,用动词仄音,比北方语系“过”平声,好听又形象逼真。因此,海南人通常把过年称为“做年”。
海南人的年到底怎么“做”的呐?与中原地区的“过年”,程序上差不多,但却有另类特色。
1,祭祖拜公很隆重,庙会抬公众人供。海南的乡村,几乎在做年的时候,海南人,家家都要摆香炉,村村都有庙会活动。做年,海南人的祖屋正堂一定会摆上香案祭祖,门前插敬天香;村庙的公(神),先要“换衣”上彩,然后供族人拜公,再搞巡街祭祀等活动,庙会在海南很热闹。
农村办喜事一般怎么办,可以叫多少人?
农村喜事基本上都在家操办,为了方便邻里乡亲都来参加,图个喜庆、热闹,请村里帮忙的人也较多。像我们这里办喜事之前两天,先请一位村上德高望重、懂得当地传统风俗、礼仪的“总管”主事。这位“总管”会根据喜事主家的亲朋好友的多少,用于办喜事的财力状况,和办什么样的规模,统筹安排,从估算喜事当日能来多少亲朋好友,乡里邻居,要准备多少桌饭菜等等,来确定需要请多少人帮忙。
就以我们村一般中等规模的喜事为例:来客加上邻里乡亲也就四十桌左右,其实,喜事主要忙在接待客人和宴席上,为了让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对主家接待、喜宴高兴满意,要请足够的人手来忙乎。
喜事当天大概请这么些人来帮忙:一个人负责上礼薄,两个人分别负责招待、安排来客及引导车辆停放;厨房要派三、四个妇女摘菜、洗菜、切配、菜品装盘帮厨。不像在饭店办喜事,几十桌菜一起上桌,大家一起吃,在家里办由于地方大小有限,吃的是流水席,就是一次开六到八席,一拨吃完再上一波,这样端盘传菜的要三人,还有四人站桌服务,就是开席以后负责给客人将传过来的菜,主食、点心等摆上桌招呼客人吃好喝好,给客人倒水、斟酒服务。在客人吃完离席后,迅速收拾桌子,重新摆台准备下一拨客人上桌。期间还要安排一些懂事的孩子端上主食,这些都不算数,属于临时安排,席末还得有两个人洗刷餐具,还有自己亲戚帮忙,这样下来一般喜事就得叫差不多十五、六个人帮忙。
在办喜事过程中,这些请来帮忙的人在“总管”的安排、领导下,大家分工明确,各执其事,各负其责;忙活中说说笑笑,使喜事办的井然有序、气氛祥和,让主人感到事情办的喜庆、热闹、风光体面。
大家好,我是兰陵乡村强哥,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农村里办喜事的话也见的比较多。像儿女结婚,生孩子这些都属于喜事。
在农村的话比如谁家要是该娶儿媳妇了,都会提前10天左右通知亲戚朋友来家里喝喜酒。丽结婚还我有三天的时候家里就开始筹备酒席需要的饭菜,桌椅,盘子,碗,小蝶子,茶壶,烟酒,提盒等许多酒席必备的物品。当然还要请三四个厨师来烧菜,在我小时候这种酒席俗称“十大碗”。那时候生活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也只有十个菜和汤。当然现在比以前要多好几个菜品了。
在农村办酒席很讲究排场,来喝酒的人都是亲朋好友,比如当舅舅的要做大客,要做最好的位置。不可以乱做。对当舅舅的比较重视。还有就是娘家的人,都要做好的位置。再就是姑姑,姑父,等一些亲戚。至于其他的一些可以依次就座。
刚才我也提到放在十年前的话,我们这里农村办喜事就要办“十大碗”。鸡,鱼,红烧肉,炸鱼盒子,炸藕盒子,粉条豆腐皮,蛋卷,清汤丸子,油炸花生米,鸡蛋汤。上菜之前要上四个果碟,这就是“十大碗”。
如果说放在现在的话,都要至少十四个菜了,现在上菜也是五花八门了,各种菜都有了,简单举两个例子,比如猪肘子,扒鸡,香椿芽炒辣椒,盘子一周摆上窝窝头。
喜事的话一般会提前一天办,把比较稍微远一点的亲戚先请他们来和喜酒,剩下的一些在结婚当天宴请,吹锣打鼓弄的热热闹闹的,新娘进门要放鞭炮,往新娘新郎身上头上刺彩带,撒麸子,豆芽,五谷等,也是很热闹,至今还是让人怀念。
至于宴请多少宾客这就要看你家的亲戚朋友多少了,还有就是平常人情世故的来往,其次就是你家族人群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家族体系大一点的在我也这里可以宴请45桌的客人,小一点的家族,只有五六桌的都有。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的。
我是湘西老坛,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农村办喜事,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自己家里办;一种是在县城的酒楼办。在家办的话,首先是伙食问题,我们这边有专门给宴席做饭的人,这些人大多是本村人,主人家会根据这些师傅的要求,购需要的食材,宴席一共吃两顿饭,上午一顿,下午一顿。在酒楼办的话,就要方便很多,只要提前定好餐就可以。农村的喜宴在家里办的多,因为家里距离近,又可以放鞭炮,很热闹,村里的人基本都会到齐。去县城的话,路比较远,有的人就会选择不去,直接让人挂个人情账。县城不可以放鞭炮,所以没在家里办热闹。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在家里办的话,一般都请乡村传统的乐队来,县城的话就会请司仪来主持。不管在哪里办,新郎和新娘都要给父母磕头,并接受红包。
各地风俗不同,我们这里丧葬叫办白事。村里有人死了后,先找道士先生做道场,每户人家按排不一样,一般做三至七天道场不等?除给道士生开工资外,其于做什么活都由寨邻人免费帮忙,人数不限。会做厨的安排做厨;会做饭的安排做饭,亡人上山前一天称正办,亲朋好友都会到来送礼,到把亡人抬上山埋葬为止。
婚姻嫁娶、修房造屋搬新家、老人满十做大生、小孩岀生办满月酒等都叫办喜事。一般为一至三天时间,寨邻第一天来叫待弟兄,主要安排第二天要做的各样活,第三天正席时的帮忙职责,亲朋好友多数是第三天来吃一餐正席,送礼。
近些年来由于年轻人们基本都在外面打工,村寨里办红白喜事,大家都不能互帮互助,习俗有所改变,边远的承包给专业厨师,由承包者自己找人做厨摆酒席,实行,服务。离城镇近的地方,不在自己家里,直接在附近酒店或有农家乐的地方承包宴席招待亲朋好友,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