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岩画和贺兰山哪个更值得去?
贺兰山岩画值得去
贺兰山岩画规模宏大,是一场历史和文化的亲密接触。但是,游览岩画需要走山路,岩画保存良好的地段大多在陡峭的悬崖上,游客需要具备一定的体力和勇气,途中还有褶皱地带和断层带等地质普查遗留下来的困难地段,所以比较适合有野外拓展经验的游客。
贺兰山岩画是谁发现的?
李祥石。
简介
分布贺兰山岩画位于贺兰山山脉中,最早于1969年被李祥石在贺兰口发现。
这一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对外公布。1983年至1984年间,贺兰山发现更多岩画群,其中包括树林口、黑石峁、归德沟、苏峪口等地。
在随后的文物普查中,贺兰山岩画的分布范围被确认为北至石嘴山市,南至青铜峡市的贺兰山东麓一带,包括宁夏石嘴山市的惠农区、平罗县,银川市的贺兰县,吴忠市的青铜峡市、永宁县,以及中卫市的中宁县等地辖境。
贺兰山岩画可以根据其分布范围的不同分为3类,其中南部的岩画位于卫宁北山地区,由于其西侧毗邻腾格里沙漠而属于典型的沙漠、丘陵岩画,典型代表有中宁黄羊湾岩画,中卫苦井沟岩画、大麦地岩画等。
贺兰山岩画被发现的时候震惊了世界吗?
震惊世界的贺兰山岩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高峻,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还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象。
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双角突出的岩羊,有飞驰的骏马,有摇尾巴的狗,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阳的画面,还有原始宗教活动的场面。
根据岩画图形和西夏刻记分析,贺兰口岩画是不同时期先后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时期的画像。刻制方法有凿刻和磨制两种:凿刻痕迹清晰,较浅;磨制法是先凿后磨,线条较粗深,凹槽光洁。贺兰口岩画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都十分广泛,富有想像力,给人一种真实、亲切、肃穆和纯真的感受。众多岩画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风土人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在贺兰山东麓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它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年前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交媾等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