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钟岳为什么不同意秋瑾就义前提出的“写诀别信”的要求?
第一个条件就是把他往绝路上逼!
所以,他宁可让秋瑾把遗憾带到另一个世界。
秋瑾临刑前“提”的那三个条件是:
一:死之前给家里写封书信。
二:不要剥光衣服(清朝处斩忤逆犯人要剥光上衣以示羞辱)。
三:不枭首示众,求直接斩首(先用绞索使犯人长时间遭受痛苦,然后砍下头颅掛在杆上示众,并不是希望处以吊死之刑)。
顺便说句不中听的话,这三个条件应该是“求”而不是“提”,已经判斩了,还让你提条件,上司贵福就在身边(见史料),估摸着是后来文人的一种歌颂笔法吧!
秋瑾,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她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生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1907年回到绍兴后,负责大通学堂校务,并联络附近地区的会党,准备响应徐锡麟的起义,后徐锡麟起义失败后,其弟徐伟供词牵连出秋瑾,本来她已经知道自己起义消息泄露,但拒绝离开大通学堂,认为革命要流血才能成功,1907年7月14日,清军将秋瑾逮捕,最终于1907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李钟岳,很多人认为因为是李钟岳亲手监斩了秋瑾,他是罪魁祸首,实际上却不是这个样子。在得知贵福仅凭一张告密纸就治人入罪的做法颇为不满与其争辩,但因官卑职小,他不能违抗。在审问秋瑾的时候,他不加刑讯,并提供纸笔让秋瑾自供,于是秋瑾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李钟岳将此呈给贵福,贵福以李钟岳不肯用刑,所以秋瑾没有交代同伙为由,痛斥李钟岳审讯不力,后秋瑾被问斩。
在秋瑾就义前,曾向李钟岳提出三个请求,但三项内容却有两个版本,第一种是《中国史上最残酷的刑罚》中写的是:一是请作书别亲友,二是临刑不能脱衣带,三是不得枭首示众。李钟岳同意了后面两个。
第二种是黄进华在《秋瑾就义始末》中写到:一是我系一女子,死后万勿剥我衣服,二是请为我备棺木一口,三是我欲写家信一封。李钟岳一一应允,瑾遂不再言语。
不管哪种版本是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都说明了当时李钟岳在处理秋瑾问题上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尤其在当天贵福命令李钟岳去抄秋瑾的家,查看是否私藏军火,李钟岳到秋家后态度温和,屡次嘱咐秋家人不必惊慌,每到一室仅粗略一查而已,并亲锁房门。在得知东僻院的小楼是秋瑾卧室后,故意避开不查。当时秋瑾家还藏有两支莲蓬式手枪和子弹若干,一旦被查出秋家老小将无活口,可以说李钟岳救了秋瑾一家。
秋瑾,是我国著名革命家,女权主义者,亦是我国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及国内妇女解放运动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包括孙中山,周总理等在内的众多革命家都对秋瑾做出过很高的评价。
秋瑾出生名门望族,从小生活富裕也接受了非常全面的文化教育,但由于家庭包办婚姻导致其后来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再加上她的丈夫是一个思想守旧,不思进取的人,使得她婚后一直迫切的希望打破传统思想的禁锢,这也是促使她后来留学日本的主要原因之一。
1904年,秋瑾不顾丈夫反对,自费留学日本,“秋瑾”之名就是她留学日本后重新起的,在日本她接触到了先进的民主思想,也结识了孙中山,陶成章,黄兴,宋教仁等一大批民主革命家,受这些人的影响,她开始参加在日留学生的革命活动,并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反清革命志士,以“解放女性,推翻满清专制统治”为毕生事业。
1905年回国后,她在上海结识了徐锡麟并加入了光复会,后再赴日本加入同盟会,1906年,秋瑾回到浙江积极开展同盟会地下活动,并发展了一大批同盟会骨干成员,此时全国正处在反清革命爆发的前期,秋瑾也时常往返浙,沪两地,暗中准备起义,最后与徐锡麟约定,两人在安徽,浙江同时起义。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策划的安庆起义失败,徐锡麟英勇就义,而秋瑾也被徐锡麟之弟徐伟供出,于是一场逮捕秋瑾的计划正悄然实施……
其实从抓捕审讯到最终的结案行刑,秋瑾都没有受到任何的屈辱虐待,因为当时主持抓捕工作的山阴县令李钟岳是一个非常敬佩爱惜秋瑾的开明之人。
李钟岳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山阴县令,但他很欣赏秋瑾的人才华,他曾以秋瑾“驰驱戎马中原梦,破碎山河故国羞”的诗句教育自己的儿子,并感叹“以一女子而能诗,胜汝辈多矣!”
后来秋瑾反清被告发,李钟岳第一时间接到上司贵福的命令立即发兵逮捕秋瑾等一干民主人士,但李钟岳却以“并无越轨行动,不可武力摧残,惊动地方;容俟暗中调查,是否确实,再定办法”等理由推脱搪塞,其目的就是想给秋瑾等人充足的时间令他们逃跑以保全性命,但一来朝廷的逼迫日甚一日,甚至贵福亲自前来呵斥李钟岳立即发兵,二来秋瑾已经下了牺牲的决心,所以秋瑾最终还是被捕了。
秋瑾被捕后,朝廷立即下令审问,虽是审问,但李钟岳却从未对秋瑾有过一句质问之词,甚至还在公堂之上为秋瑾破例设座,令秋瑾与其单独相谈,也正是在那次单独相谈之时,李钟岳应秋瑾之情,给她纸笔,使秋瑾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著名绝笔。
李钟岳对秋瑾如此尊重引来贵福大怒,他质问李钟岳为何不用刑,李钟岳淡然的回答“均系读书人,且秋瑾又系一女子,证据不足,碍难用刑”,于是贵福暗中面见浙江巡抚并得到“就地正法”的手谕,当李钟岳看到手谕后虽然据理力争,但依旧奈何不得,毕竟官微言轻。